时间: 2025-04-28 22: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7:19
“偃革倒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放下武器,改变立场”。其中,“偃”指放下,“革”指武器,“倒戈”指改变立场,转向敌对的一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战争或冲突中,一方放弃抵抗,转而支持或加入对方。
“偃革倒戈”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偃革倒戈,以礼相待。”在古代战争中,放下武器表示投降或和解,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表示在关键时刻改变立场。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信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偃革倒戈”往往带有负面含义,暗示某人缺乏忠诚或信义。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为了更大的正义或和平,这种行为也可能被视为明智之举。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它暗示了背叛和不忠,另一方面也可能代表了智慧和策略。在思考和表达中,我会谨慎使用这个成语,以免给人负面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原本反对我们方案的成员在听取了更多信息后,选择了“偃革倒戈”,支持我们的方案,最终帮助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他偃革倒戈, 放下剑,拥抱和平的曙光。”
想象一幅画面:战场上,士兵们放下武器,走向对方,背景音乐是柔和的和平旋律。这个成语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和解与和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itch sides”或“turncoat”,但这些表达没有“偃革倒戈”那么强烈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偃革倒戈”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革】
3.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4.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