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3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39:41
世故一词在中文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对社会上的各种事务和人际关系有深刻的了解和经验,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这个人可能过于圆滑、机巧,甚至有些虚伪。
“世故”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指的是世间的事务和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对社会事务的深刻理解和处理能力,同时也带有了一定的负面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世故”往往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礼”有关,强调在社会交往中保持适当的分寸和圆滑。然而,在现代社会,“世故”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与真诚和直率相对立。
“世故”这个词往往给人带来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虚伪和缺乏真诚。在个人表达中,使用“世故”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触及了人际关系中的敏感点。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非常世故,总能巧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但这也让我感到他不够真诚,难以建立深层次的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世故”融入到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中:
在这世故的都市,
人们戴着面具,
言不由衷,
心与心之间,
隔着一层**的雾。
在视觉上,“世故”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戴着面具、穿着正装、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的人。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圆滑、机巧的言辞和笑声。
在英语中,“世故”可以对应为“sophisticated”或“worldly-wise”,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中文中的“世故”,因为它们更多地强调了对复杂事物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而不一定带有负面色彩。
“世故”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对社会事务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某些负面特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世故”这个词,对于准确传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