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5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52:56
人工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人类劳动或智慧创造的,与自然形成的相对。它可以指代人工制品、人工环境、人工劳动等。
“人工”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人的工作”。在古代汉语中,它主要指人的劳动成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技术创造的物品和环境。
在现代社会,“人工”常常与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能力,同时也引发了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的担忧。
“人工”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确、控制和创新,但也可能带来对真实性和自然美的质疑。它激发了对技术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接触到各种人工制品,如塑料制品、电子设备等。这些物品极大地便利了我的生活,但也让我思考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工”:
在人工的光芒下,
城市的夜晚不再寂静,
机器的低语,
编织着未来的梦。
看到“人工”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现代城市的夜景,高楼大厦的灯光,以及工厂机器的轰鸣声。
在英语中,“artificial”是“人工”的对应词,它同样指代非自然的事物,但在某些语境下可能带有贬义,如“artificial sweeteners”(人工甜味剂)。
“人工”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代表了科技进步,也引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人工”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