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44
函达: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函”通常指信件或包裹,“达”则意味着传递或到达。因此,“函达”字面意思是指通过信件或包裹的方式传递信息或物品到达目的地。
在文学中,“函达”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古老或正式的通信方式,强调其庄重和正式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邮政服务或国际贸易中,“函达”可能被用来指代正式的文件传递。
同义词:传递、邮寄、送达 反义词:截留、扣押、未达
“函”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信件的含义,而“达”字则一直有到达的意思。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函达”这个词,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中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书信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官方和正式场合。因此,“函达”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反映了书信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函达”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缓慢但可靠的通信方式,带有一种怀旧和正式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想起等待远方亲人来信的期待心情。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书信,但在某些特殊场合,如正式的商务沟通或个人重要**的通知,仍然可能会使用到“函达”这种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函达,字字重千钧。”
视觉上,“函达”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信封和邮票;听觉上,可能是邮递员敲门的声音或是信件在邮筒中落下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il delivery”或“letter delivery”,但这些表达没有“函达”所带有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函达”这个词虽然在现代通信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是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一个例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背景和意义。
1.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2.
【达】
(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同本义。泛指畅通。
【引证】
《说文》-达,行不相遇也。 、 《广雅》-达,通也。 、 《礼记·内则》-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 、 《国语·吴语》-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 、 《虞书》-达四聪。 、 《书·禹贡》-达于河。 、 《周礼·大宰》-七曰达吏。 、 《仪礼·士昏礼》-下达。 、 《礼记·中庸》-天下达道。 、 唐·李朝威《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
【组词】
四通八达;达越、 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