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21:0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21:03:02
词汇“函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书或官方文件的用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函首”进行分析:
“函首”字面意思是指书信或公文的开始部分,通常包含发信人的名称、官职、日期等信息。在古代,这部分内容往往格式严谨,用以表明文件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函首”可能出现在描述官方通信或外交文书的场合。在现代,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书或历史档案时可能会遇到。
“函首”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这个词汇,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历史研究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官方文书的格式和用语非常讲究,“函首”作为文书的开端,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对于现代人来说,“函首”可能带有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文书文化。
由于“函首”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但在学*古代文书或历史时,了解“函首”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函首”来增加作品的历史真实感。
想象一幅古代官员书写公文的画面,或者听到古筝的悠扬声音,这些都可以与“函首”的古朴氛围相联系。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官方文书格式用语,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具体的词汇和用法会有所不同。
“函首”作为一个古代文书用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官方通信的规范。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函首”,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对于提升语言素养是有益的。
1.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