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6:34
对头冤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对立的仇敌”或“相互敌对的人”。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敌意。
在文学作品中,对头冤家 常用来描绘戏剧性的冲突,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或长期的不和。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它可能指代两个对立的派系或组织。
同义词:死对头、冤家对头、敌对双方 反义词:盟友、伙伴、朋友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加强调敌对的强烈和不可调和性,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指的是合作和支持的关系。
对头冤家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汉语中,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平衡,因此对头冤家** 这样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存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头冤家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和敌意。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如何处理和解决冲突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与某人成为对头冤家的经历,这种关系可能源于误解、利益冲突或其他原因。处理这种关系需要智慧和耐心。
在创作中,可以将对头冤家 的概念融入故事情节,创造出紧张和戏剧性的效果。例如,在小说中,两个主角可以是世代为仇的家族成员,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冲突和挑战。
对头冤家 可能让人联想到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激烈的辩论或战斗中,这种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电影来表现。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激烈的对话或争吵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rch-enemies”或“bitter rivals”,它们在意义上与对头冤家 相似,都指代长期的、不可调和的敌对关系。
对头冤家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这个后老婆子硬说她是木命人,金花是金命,金克木,他们娘俩是~。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