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20
“对嘴”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含义:
“对嘴”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字面意思来源于其物理动作,而比喻意义则是在日常使用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和含义也在不断演变。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对嘴”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反映了社会对于个性和原创性的重视。同时,它也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对于尊重和礼貌的期待。
“对嘴”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亲密和浪漫,也可能让人感到不悦和反感,这取决于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之间因为“对嘴”而产生的小争执,这让我意识到在交流中保持尊重和原创性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星光下,我们的唇对嘴,语言在那一刻失去了意义。”
想象一对恋人在月光下对嘴的画面,或是听到一首歌中描述对嘴的浪漫歌词,这些都能唤起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对嘴”可以对应到“kiss”(亲吻)或“parrot”(鹦鹉学舌),但后者更多强调模仿而非亲吻。
“对嘴”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动作,也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情感和社会期待。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提升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