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54:42
“孤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孤独、弯曲或不寻常的路径或形状。在基本含义上,它可以用来形容物体或路径的独特、不规则或孤立的状态。
“孤拐”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孤”(孤独)和“拐”(弯曲)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并不常见,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和口语中逐渐流行起来。
在**文化中,“孤拐”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或神秘色彩,可能与孤独、不合群或特殊性有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与众不同或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人或事物。
“孤拐”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深沉的,它让我联想到孤独、坚韧和独特性。在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或某物的与众不同,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性格孤拐的朋友,他总是独来独往,但他的独特视角和才华让我深感敬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孤拐”:
在那孤拐的小径上,
月光洒满了孤独的影子。
每一拐弯,都是一次心灵的探索,
在寂静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周围是茂密的树林,给人一种神秘和孤独的感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缓慢、深沉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乐章,来增强“孤拐”带来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ccentric”或“isolated”,它们在描述独特性或孤立状态时与“孤拐”有一定的相似性。
通过对“孤拐”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个能够引发深层次思考和情感共鸣的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考角度。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拐】
(形声。从手。本义:拐杖) 同本义 同: 枴
【引证】
《红楼梦》-沉香拐拄一根。
【组词】
拐子头、 拐儿、 拐柱、 拐子马
诱骗。把妇女或儿童骗带走。
【引证】
《红楼梦》-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的。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又拐了三百多去。
【组词】
拐孩子;拐占、 拐米倒做了仓官、 拐良为娼、 拐儿、 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