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14
“七弯八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路径或线条曲折复杂,弯弯曲曲,难以直行。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曲折多变,不直接或不简单。
“七弯八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事物复杂性和曲折性的描述*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物理路径的描述,也扩展到了抽象概念的表达。
在**文化中,“七弯八拐”常常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相联系,表达在困难和复杂中寻找出路的意境。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困惑和挑战,因为它暗示了前方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迷宫、复杂的人际关系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一条七弯八拐的山路,虽然行走困难,但也因此欣赏到了沿途独特的风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人生路,七弯八拐,每一步都藏着未知的风光。”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蜿蜒的山路或复杂的迷宫图案。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曲折山谷的回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wist and turn”,虽然意思相近,但在表达上略有不同,更侧重于动态的变化。
“七弯八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能够描述物理空间的复杂性,也能够表达抽象概念的曲折和多变。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弯】
(形声。本义:拉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弯,持弓关矢也。 、 《广雅·释诂一》-弯,引也。 、 《淮南子·原道》-弯綦卫之箭。 、 《文选·张衡·思玄赋》-弯威弧之拔刺兮。
【组词】
弯弹、 弯弓、 弯卒、 弯弓饮羽
3.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4.
【拐】
(形声。从手。本义:拐杖) 同本义 同: 枴
【引证】
《红楼梦》-沉香拐拄一根。
【组词】
拐子头、 拐儿、 拐柱、 拐子马
诱骗。把妇女或儿童骗带走。
【引证】
《红楼梦》-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的。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又拐了三百多去。
【组词】
拐孩子;拐占、 拐米倒做了仓官、 拐良为娼、 拐儿、 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