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2:51
焚香顶礼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点燃香火并行顶礼膜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物的极度尊敬和崇拜,尤其是在**或精神层面上。
焚香顶礼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和祭祀活动。焚香是一种常见的祭祀方式,而顶礼则是表示极度尊敬的跪拜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对任何形式的尊敬和崇拜。
在文化中,焚香顶礼与信仰、祖先崇拜和传统节日紧密相关。例如,在清明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焚香顶礼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神圣和敬畏的情感联想。它唤起了对传统仪式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超越自身存在的精神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观一些历史悠久的寺庙时看到人们焚香顶礼,这种场景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们对传统和信仰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古寺钟声悠扬, 信徒们焚香顶礼,心怀虔诚。 香烟缭绕,似诉说千年的祈愿, 顶礼膜拜,是对神明的无尽敬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老的寺庙中,信徒们手持香火,跪拜祈祷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寺庙的钟声和诵经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aying with incense”或“adoration with incens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某人或某物的极度尊敬和崇拜。
焚香顶礼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一种行为的描述,更是对一种文化和精神态度的体现。它让我意识到尊重和敬仰在不同文化和信仰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那杭州百姓,前番受过他的恩惠,今又听得他来,不胜欢喜,大家都打点~远接。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 、 《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靡馨。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
3.
【顶】
(形声。从页(xié),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顶颠也。 、 《易·大过》-过涉灭顶。 、 《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肩高于顶。 、 清·方苞《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组词】
头顶;秃顶;顶光、 顶珠、 顶角、 顶颡、 顶老、 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 顶搭子 、 顶门上针、 顶虫、 顶疮、 顶发
4.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