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4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47:07
“兰艾同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兰花和艾草一起被烧掉”。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好坏,一概对待或处理。兰花通常象征高雅、纯洁,而艾草则较为普通,两者一同被焚烧,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高贵与平凡、优秀与普通都被同等对待,没有区别。
在文学作品中,“兰艾同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分青红皂白、一视同仁的做法,尤其是在评价或处理事物时缺乏辨别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种不公平或不合理的情况,比如在教育、职场或社会政策中。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决策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兰艾同焚”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兰有国香,人服媚之,是使兰为可食之物,而长在也。艾有萧茅,人莫之采,是使艾为不可食之物,而长在也。及其焚也,兰艾同焚。”原意是指兰花和艾草在火灾中一同被焚烧,后来引申为不分好坏,一概对待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兰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艾草则较为普通。因此,“兰艾同焚”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公正和合理性的追求,以及对于在处理事务时应该有明确标准和区分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不公和遗憾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因为缺乏辨别力或公正性,导致优秀和平凡的事物被同等对待,从而产生不公平的结果。
在职场中,我曾目睹过“兰艾同焚”的情况,即在团队评估中,优秀员工和表现平平的员工被同等对待,这导致了优秀员工的流失和团队整体效率的下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兰艾同焚日,天地共悲时。高洁与平凡,一炬成灰飞。”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兰花和艾草在火中燃烧,火焰吞噬了两者,不分彼此。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火焰燃烧的声音,以及在火灾中人们的呼喊声,形成一种悲壮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reating pearls and swine equally”,意指对待珍贵和普通的事物没有区别。
“兰艾同焚”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有所区分,不能一概而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避免误解和不公。
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若前途大事不捷,故自~。
1.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
2.
【艾】
刈割;斩除。 同: 刈
【引证】
《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饥。
【组词】
艾命
治理;安定。 同: 乂
【引证】
《诗·小雅·小旻》-或肃或艾。 、 《汉书》-海内艾安,府库充实。
【组词】
艾安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