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15:34
“孽障种子”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孽障”和“种子”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孽障”通常指不好的因缘或恶果,而“种子”则比喻事物的起源或根源。因此,“孽障种子”字面意思是指不好的起源或根源,即导致不良后果的最初因素。
在文学作品中,“孽障种子”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悲惨命运或不幸**的起因。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或文化背景下,可能会被用来形容某些不良行为的根源。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
“孽障”一词源于**用语,原指因前世恶行而导致的障碍或苦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不良后果的起因。
在**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孽障种子”这个词汇常常与命运、因果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探讨个人行为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宿命论的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幸和苦难。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过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的根源,例如不良*惯或错误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将“孽障种子”比喻为黑暗中的种子,它在不经意间发芽,最终长成无法摆脱的阴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颗黑色的种子在土壤中悄然生长,最终长成一棵扭曲的树。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忧郁的旋律来表达这个词汇的沉重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ot of evil”或“seed of destruc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不良后果的起源。
“孽障种子”这个词汇在描述不良后果的起因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问题的根源,还引发了对因果关系的深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分析和理解复杂的社会和个人问题。
我老年不幸,把儿子、媳妇都亡化了,丢下这个孽障种子,还不曾娶得一个孙媳妇,今年已十八岁了。
1.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
2.
【障】
(形声。从阜,章声。阜,土山。从阜,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阻塞,阻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障,隔也。 、 《通俗文》-蕃隔曰障。 、 《国语·周语》-陂障九泽。 、 《左传·昭公元年》。服注:“陂障其水也。”-障大泽。 、 《吕氏春秋》-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
【组词】
障翼、 障距、 障塞、 障隔
3.
【种】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种,先种后熟也。 、 《诗·大雅·閟宫》-黍稷种稑。 、 《周礼·内宰》-而生种稑之种。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 《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 、 《礼记·月令》-仲秋乃劝种麦。 、 《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组词】
种田;种子、 种惠、 种祸、 种福、 种祉、 种毒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