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7:34
冤孽(yuān ni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冤”和“孽”。字面意思上,“冤”指的是冤屈、不公正的待遇,而“孽”则指罪孽、恶果。结合起来,“冤孽”通常指的是由于过去的错误或不公正行为所造成的恶果或不幸。
在文学作品中,“冤孽”常用来描述人物因前世或过去的错误而遭受的苦难,带有宿命论的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因过去的错误而遭遇的不幸或困境。在专业领域,如**或道教中,“冤孽”可能与因果报应、业力等概念相关联。
同义词:业障、罪孽、因果、报应 反义词:福报、善果、功德
同义词中,“业障”和“罪孽”更偏向于**或道德层面的负面评价,而“因果”和“报应”则更强调结果和原因的关联。反义词则代表了正面的、积极的后果。
“冤孽”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和哲学思想,特别是**和道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描述因过去行为而导致的负面结果。
在**文化中,“冤孽”与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观念紧密相关。这种观念认为个人的行为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因此,这个词在社会中常用来解释不幸或苦难,尤其是在无法用常规逻辑解释的情况下。
“冤孽”这个词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剧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命运的不公和人生的苦难。它可能引发对宿命、道德责任和人生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某人持续遭遇不幸,周围的人可能会用“冤孽”来解释这种现象,暗示这是过去行为的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冤孽缠身,夜夜梦回,偿还前尘。”
结合视觉,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刑场或幽暗牢房的画面,传达出冤屈和苦难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低沉的钟声或哀伤的音乐,增强“冤孽”带来的沉重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通过“karma”(业力)或“sin”(罪)等词汇来表达,虽然具体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因果报应和道德责任的主题。
“冤孽”这个词在*文化和语言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个描述不幸和苦难的词汇,也是对人生和道德深层次思考的起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冤孽”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精髓。
1.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
2.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