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43:05
“孽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恶龙或邪恶的龙。在中文语境中,龙通常象征着权力、尊贵和吉祥,但“孽龙”则带有负面含义,指的是作恶多端、带来灾难的龙。
在文学作品中,“孽龙”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破坏力极强、危害人间的神秘生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神话、传说或奇幻题材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民俗学、神话学中,“孽龙”是一个研究对象,用以探讨不同文化中对邪恶象征的表达。
同义词在描述邪恶或有害的龙时相似,但“孽龙”更强调其罪孽深重,而“恶龙”则更侧重于其恶劣本性。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指的是那些带来好运和祝福的龙。
“孽”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罪恶、不正当,而“龙”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两者结合形成的“孽龙”一词,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邪恶力量的想象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和民间传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最高贵的象征之一,但“孽龙”则是一个负面形象,反映了人们对邪恶力量的恐惧和对抗。这种形象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被用来教育人们识别和抵抗邪恶。
提到“孽龙”,人们可能会联想到黑暗、危险和不可预测的力量。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种紧张和警惕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孽龙”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神话故事、电影或游戏时,它是一个描述邪恶角色的有力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孽龙在山谷中咆哮,星辰为之颤抖,月光也避其锋芒。”
想象一下,黑暗的洞穴中,巨大的龙影在火光中摇曳,伴随着低沉的咆哮声,这就是“孽龙”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恶龙”(dragon),通常也是邪恶的象征,但在形象和故事上有所不同。
“孽龙”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用来描述那些带来灾难和邪恶的龙。它在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人们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我们对文化传统的认识。
1.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
2.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