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1:17
毁庙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摧毁或破坏寺庙。在汉语中,“毁”意味着破坏或毁灭,“庙”通常指的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建筑物,如寺庙、祠堂等。因此,“毁庙”指的是对这些**或文化场所的破坏行为。
在不同的语境下,“毁庙”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影响:
“毁庙”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在古代,毁庙可能与政治斗争或**冲突有关,而在现代,它更多地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
在文化中,寺庙不仅是场所,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毁庙行为往往被视为对文化传统的破坏,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提到“毁庙”,我可能会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脆弱。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遗憾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对人类共同遗产的破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些历史悠久的寺庙,了解到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曾经面临的破坏风险。这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文化遗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毁庙”:
风雨中,古老的庙宇颤抖, 历史的痕迹,在毁庙的阴影下消逝。 文化的火种,如何在废墟中重生?
想象一座古老的寺庙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悲伤的音乐,如古琴的哀婉旋律,带来一种沉重和忧郁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或日本,寺庙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意义。因此,“毁庙”这一概念在这些文化中也可能引起类似的情感和反应。
通过对“毁庙”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更是对人类共同记忆和身份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