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2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25:11
“女貌郎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男子才华横溢。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一对男女的完美搭配,强调外在美与内在才华的结合。
在文学作品中,“女貌郎才”常用于描述理想的爱情或婚姻关系,如古代诗词中对才子佳人的赞美。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对看起来很般配的情侣或夫妻。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或社会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社会对完美伴侣的期待和标准。
“女貌郎才”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述理想化的爱情故事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中。
在**传统文化中,美貌和才华被视为理想伴侣的重要品质。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完美婚姻的期待,即女性应该有吸引人的外貌,而男性则应具备才华和能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好的联想,让人想到和谐的伴侣关系和理想的爱情。它激发了对完美和理想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我看到的一对非常般配的情侣,或者在讨论理想的伴侣标准时引用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花前,女貌郎才,共谱一曲天籁。”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一对男女,女子容貌美丽,男子才华横溢,共同演绎着和谐的旋律,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auty and the beast”(美与野兽),虽然含义不同,但也涉及到了外在与内在的结合。
“女貌郎才”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理想伴侣的赞美,也是对和谐关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文化意义。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
3.
【郎】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引证】
《说文》。按,鲁有二郎。-郎,鲁邑也。
4.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