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15:39
“云容月貌”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如同云彩般柔美,月亮般清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女性的外貌,强调其美丽非凡,超凡脱俗。
在文学作品中,“云容月貌”常被用来形容女主角或重要女性角色的美貌,如在古典小说或诗词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交流中,它仍然是一个表达赞美的高雅词汇。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或美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和讨论美的标准和表现形式。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外貌时各有侧重,但“云容月貌”更强调一种超凡脱俗、清丽脱俗的美。
“云容月貌”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中对女性美的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和日常交流中,成为表达女性美丽的一种固定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常常被赋予诗意和理想化的色彩。“云容月貌”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对女性美的理想化追求,强调一种超脱世俗、纯净无瑕的美。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赞美和敬仰。它让我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对女性美的描绘,以及那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遇到过这个成语,它让我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笑容,如云容月貌,温柔了整个春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子站在月光下的云雾中,她的面容柔和而神秘。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古筝音乐,增添一种古典美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ngelic beauty”或“divine beauty”,强调一种神圣或超自然的美。
“云容月貌”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女性美的一种赞美,也是*传统文化中对美的一种理想化表达。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语言学和表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云容月貌,寻常淡妆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3.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4.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