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3:40
“画供”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法律领域,指的是在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证人在纸上描绘或书写与案件相关的内容,如犯罪现场的布局、物品的位置等,以便于法庭理解和记录。
“画供”一词源于汉语,其中“画”指的是绘画或描绘,“供”在法律语境中指的是提供信息或证据。这个词在古代法律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详细性要求在审讯过程中使用“画供”这样的方法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做法体现了对法律程序的尊重和对事实的追求。
“画供”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正式的法庭场景,以及对真相的追求。它可能带来一种紧张和严肃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很少会遇到需要“画供”的情况。但在法律相关的职业中,如律师、法官或警察,这个词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创作中,可以将“画供”作为一个戏剧性的元素,用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复杂性。例如,在一个侦探小说中,主角可能需要通过分析嫌疑人的画供来解开案件的谜团。
视觉上,“画供”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摆放的纸张和笔,以及紧张的气氛。听觉上,可能伴随着法庭的安静和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法律程序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sketch”或“diagram”来描述类似的行为。
“画供”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术语,用于描述在法庭审讯中的一种行为。它体现了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对事实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法律相关的讨论和活动。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供】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供,设也。 、 《后汉书·班彪传》-供帐。 、 《明史·海瑞传》-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明史·海瑞传》-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组词】
供帐、 供顿、 供馔、 供享、 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