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3:39
画像: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用绘画、摄影或其他视觉艺术形式创作的人物形象。它可以是对真实人物的描绘,也可以是虚构人物的艺术表现。
在文学中,“画像”可能指代对人物性格、情感或外貌的描述,如“他在书中被描绘成一幅复杂的画像”。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给我画个画像”,意指要求对方为自己画一幅肖像。 在专业领域,如艺术史或美术学,“画像”特指那些专门描绘人物的艺术作品。
同义词:肖像、图画、描绘 反义词:抽象、模糊、无形象
“画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用手绘制的人物形象。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这个词也扩展到包括照片形式的肖像。
在许多文化中,画像被视为个人身份和历史的象征。例如,在欧洲,贵族和皇室的画像常常被用来展示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画像”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静谧、艺术和个人的独特性。它可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或对艺术创作的敬畏。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请艺术家为自己或家人绘制画像的经历,这种体验往往充满了期待和情感的交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你的笑容,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画像。”
看到“画像”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画布、细腻的笔触和安静的画室。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画笔在画布上轻轻滑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画像”对应的是“portrait”,在法语中是“portrait”,在德语中是“Porträt”。尽管语言不同,但这些词汇都指向了相似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
“画像”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它不仅指代视觉艺术作品,还承载着文化、情感和历史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描述和理解艺术与人物。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