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7:44
词汇“惴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惴惮”的字面意思是恐惧、害怕。它由两个汉字组成:“惴”表示忧虑、不安,“惮”表示畏惧、害怕。结合起来,“惴惮”描述的是一种深切的恐惧感。
由于“惴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表达人物内心的深层次恐惧。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害怕”、“恐惧”等更为常见的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中,可能会使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恐惧感。
“惴惮”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它的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变迁,一些词汇因为使用频率的降低而逐渐淡出日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恐惧的表达往往较为含蓄,“惴惮”这样的词汇可能在古典文学中出现,用以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惴惮”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深沉的恐惧和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未知和不可控的情境。
由于“惴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惴惮”来表达一种深邃的恐惧感:
夜幕低垂,星辰隐匿,
心中惴惮,如影随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森林的画面,配以低沉的音乐,来增强“惴惮”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惴惮”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深层次的恐惧感。
“惴惮”是一个描述深层次恐惧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精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境。
1.
【惴】
(形声。从心,耑(zhuān)声。本义:忧愁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惴,忧惧也。 、 《广雅》-惴,忧也。 、 《汉书·宁成传》-人皆惴恐。 、 《诗·秦风·黄鸟》-惴惴其栗。 、 《尔雅》-惴惴,惧也。 、 《庄子·齐物论》-小恐惴惴。 、 《孟子·公孙丑》-自返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 杜牧《感怀诗一首》-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慴惴。
【组词】
惴怯、 惴畏、 惴恐、 惴息、 惴惕、 惴悸
2.
【惮】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ń蛮》-岂敢惮行? 、 《左传·僖公七年》-何惮于病? 、 《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 、 《孟子·滕文公上》-何许子之不惮烦? 、 《礼记·中庸》-小人而无忌惮也。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组词】
肆无忌惮;惮劳、 惮惮、 惮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