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23
“擢登”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擢”和“登”。字面意思是通过选拔或提升而登上某个位置或层次。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努力、选拔或评价而获得晋升或提升。
在文学作品中,“擢登”常用来描述人物通过考试、竞赛或其他形式的选拔而获得官职或荣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政治或企业管理中,“擢登”可以指代晋升或提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具体情境,例如“晋升”更常用于职场,而“擢登”带有更强的选拔和提升的意味。
“擢”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拔起、选拔,而“登”字意为上升、登上。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擢登”这个词汇,强调通过选拔而上升到更高的位置或层次。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描述科举考试中的成功者。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制度是一个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机制,“擢登”一词因此与科举考试紧密相关,象征着通过严格的选拔过程而获得官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擢登”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象征着努力和成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勤奋学*、不懈努力最终获得认可和成功的场景。
在个人经历中,“擢登”可能与职业发展相关,例如在工作中通过努力和表现获得晋升,或者在学术领域通过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获得更高的学术地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擢登”来表达一个人通过努力攀登到人生巅峰的意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擢登天下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背景是壮丽的山川,象征着通过努力擢登到更高的境界。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不断前进和提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motion”或“advancement”,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职位的提升,而不像“擢登”那样强调通过选拔和努力。
“擢登”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晋升的词汇,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通过努力和选拔获得成功的过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1.
【擢】
(形声。从手,翟(dí)声。本义:抽引,拉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擢,引也。 、 《方言二》-擢,拔也。 、 《小尔雅》-拔根曰擢。 、 《史记·范雎列传》-擢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 、 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 《韩非子·奸劫弑臣》-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 、 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 汉·王符《潜夫论》-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 、 明·刘基《如梦令·题画》-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
【组词】
擢筋剥肤、 擢发
2.
【登】
(象形。本义:上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登,上车也。 、 《尔雅》-登,陞也。 、 《礼记·玉藻》-登车则有光矣。 、 《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