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8:16
词汇“擢桂”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擢桂”字面意思是指选拔或提升像桂树一样的人才。桂树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尊贵,因此“擢桂”常用来比喻选拔或提升优秀人才。
由于“擢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在一些描述科举考试或选拔人才的文献中见到。
“擢”字意为选拔、提升,“桂”字指桂树,象征高洁。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科举考试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因此“擢桂”与科举制度紧密相关,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擢桂”给人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过程,以及被选拔者的荣耀和责任。
由于“擢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擢桂”用于描述一个组织或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提升,赋予作品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由于“擢桂”与古代科举制度相关,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形象,以及科举考试的场景,如文房四宝、考场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选拔精英”或“提升人才”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擢桂”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不多,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1.
【擢】
(形声。从手,翟(dí)声。本义:抽引,拉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擢,引也。 、 《方言二》-擢,拔也。 、 《小尔雅》-拔根曰擢。 、 《史记·范雎列传》-擢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 、 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 《韩非子·奸劫弑臣》-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 、 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 汉·王符《潜夫论》-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 、 明·刘基《如梦令·题画》-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
【组词】
擢筋剥肤、 擢发
2.
【桂】
(形声。从木,圭声。本义:木名。《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
肉桂(Cinnamomum cassia),常绿乔木,花黄色,果实黑色,树皮可做健胃剂,又可调味。
【引证】
《急就篇》-芩藭厚朴桂栝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