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4:56
词汇“乡义”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来理解其可能的含义。词汇“乡”通常指的是乡村、故乡或者地方,而“义”则可以指意义、道义、义务等。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乡义”可能指的是与乡村相关的道义、义务或者地方性的传统和*俗。
“乡义”可能指的是乡村社区中的传统道德规范、地方*俗或者居民之间的互助义务。
在文学作品中,“乡义”可能被用来描述乡村社会的紧密联系和传统价值观。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到,可能是指乡村居民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传统*俗的维护。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乡村社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由于“乡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乡村的传统和*俗可能逐渐被边缘化,因此“乡义”这个词可能在描述传统乡村社会时被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乡村社会被视为道德和传统价值观的堡垒。因此,“乡义”可能被用来强调乡村社区的道德规范和传统俗的重要性。
提到“乡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邻里关系。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温馨和怀旧的情感。
在个人的生活中,如果曾经在农村生活或与农村社区有深入接触,可能会对“乡义”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例如,亲眼见证或参与乡村社区的互助活动,感受到乡村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传统*俗的传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乡义如老树的根,深植于每一片土地,滋养着代代人的心灵。”
提到“乡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乡村的风景、传统的音乐和节日的庆祝活动。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可以增强对乡村传统和*俗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乡义”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文化的乡村社区中,如日本的“村八分”(むらはちぶ),指的是乡村社区中的互助和传统*俗。
“乡义”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关注乡村社区的传统和俗,以及这些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