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3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38:14
北京时间 是指标准时间(China Standard Time, CST),它是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所采用的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东八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加8小时,或者协调世界时(UTC)加8小时。
北京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概念始于19世纪末,当时**开始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标准。这一做法在20世纪初得到巩固,并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沿用。
北京时间在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它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时间的标准化。在,北京时间被广泛用于各种官方和民间活动,确保全国范围内的时间同步。
北京时间可能让人联想到的现代化进程、科技发展以及国家统一的概念。对于人来说,北京时间是一种自豪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进步和团结。
在日常生活中,北京时间是安排会议、活动和旅行的基础。例如,当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协调时间时,北京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在诗歌中,北京时间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北京时间敲响了午夜的钟声, 城市的灯火渐渐熄灭, 在这宁静的夜晚, 思绪随风飘向远方。”
在不同语言中,北京时间通常被称为“**标准时间”或“东八区时间”。在英语中,它被称为“China Standard Time (CST)”。
北京时间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时间概念,还承载了文化和政治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北京时间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表达。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3.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4.
【间】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jiàn) 本义:门缝)。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引证】
《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 、 《墨子经》-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 、 《孟子》-其閒不能以寸。 、 、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 、 、 宋·文天祥《 后序》-得间奔真州。
【组词】
间出、 间缺、 间蹊、 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