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4:45
“乡下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来自乡村、农村的人。基本含义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个人可能缺乏城市人的知识、教养或时尚感。
“乡下佬”这个词源于对农村人的称呼,随着城乡差异的认知和社会变迁,其含义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随着对农村文化的重新评价和尊重,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城乡差异长期存在,“乡下佬”这个词汇反映了城市人对农村人的某种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融合,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受到批评,被认为是歧视和不尊重的表现。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轻蔑和排斥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落后、无知和不合时宜。然而,也有人认为农村人有着纯朴和坚韧的品质,不应被简单地标签化。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因为来自农村而被贴上“乡下佬”的标签,这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它可能带来的伤害。
在诗歌中,可以将“乡下佬”作为一个象征,代表那些被边缘化但坚韧不拔的人群:
乡下佬,泥土的儿子, 在城市的边缘, 用汗水浇灌希望, 不问归途。
想象一个穿着简单、皮肤黝黑的人在田间劳作,背景音乐是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可以很好地诠释“乡下佬”的形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untry bumpkin”或“hillbilly”,它们也带有贬义,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些词汇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乡下佬”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注意语言的敏感性和尊重他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性质的词汇,而是应该促进理解和包容。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佬】
粤人称男子为佬。多含轻视意
【组词】
船家佬、 阔佬、 打鼓佬、 美国佬、 佬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