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9:22
提起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
“提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已有“提携”等类似表达,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提起”。
在**文化中,“提起”常与记忆、历史和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提起故乡、提起往事等,常带有怀旧和情感色彩。
“提起”常让我联想到开始、回忆和情感的流动。它不仅是物理动作的描述,也是心理和情感状态的开启。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提起”来引导对话,如在会议中提起一个新的话题,或在朋友聚会中提起共同的回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提起笔,墨香在指尖流转,字字句句,皆是心声的倾诉。”
视觉上,“提起”让我想到一个人举起物品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提起重物时的沉重呼吸声。
在英语中,“提起”可以对应为“bring up”或“lift up”,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提起”是一个功能丰富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动作,也涉及心理和情感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提起”能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2.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