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1:11
“提铃喝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铃铛并大声呼喊,用以引起注意或发出信号。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明显的动作和响亮的声音来吸引人们的注意,通常用于比喻在众人中引起关注或号召大家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提铃喝号”常用来形容领导或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号召群众或士兵奋勇前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群体中大声说话或做出引人注目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组织管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有效的指挥和动员方式。
“提铃喝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来源于古代的实际行为,即通过铃声和呼喊来传达信息或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比喻意义,强调通过明显的行动和声音来引起注意。
在**文化中,“提铃喝号”常常与领导力和号召力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引领众人前进的能力。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领导者在危机时刻的作用和责任。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激励的,它让我联想到勇敢和果断的领导者,在困难时刻能够振奋人心,带领大家共同面对挑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团队项目中担任领导角色,当团队面临重大决策时,我尝试“提铃喝号”,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激励的话语,成功地凝聚了团队成员的共识,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他提铃喝号, 声音如雷霆,穿越黑暗的夜空。 众人的目光,汇聚成光, 跟随他的步伐,向着黎明前行。”
想象一个战场上的将军,举起手中的铃铛,大声呼喊,士兵们听到铃声和呼喊,立刻集结,准备冲锋。这种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铃声和呼喊声在耳边回响,士兵们的动作在眼前展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lly the troops”或“sound the alarm”,这些表达也强调了通过明显的行动和声音来引起注意或动员人们。
“提铃喝号”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对领导力和号召力的象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形象地描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也增强了我对汉语成语丰富性和表现力的认识。
1.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2.
【铃】
(形声。从金,令声。本义:金属制成的响器。又为打击乐器。形似钟而小)。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巾车》-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组词】
铃杵、 铃语、 铃铎、 铃铛寿星
3.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
4.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