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30:04
词汇“气义”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气”和“义”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气义”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正义感或道德上的坚定气质。
由于“气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物的高尚品质或坚定信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
由于“气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气”和“义”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精神上的正义感和道德上的坚定气质。
在**传统文化中,“气”和“义”都是重要的概念。“气”常与人的精神状态和气质相关,而“义”则与道德和正义紧密相连。因此,“气义”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和精神上的坚定和高尚。
“气义”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定、正义和高尚的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道德和精神品质的尊重和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气义”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描述一个人的高尚品质或坚定信念时,它可能被使用。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气义”融入到描述一个人物的高尚品质或坚定信念的情节中,以展示其精神上的正义感和道德上的坚定气质。
由于“气义”这个词汇可能与坚定、正义和高尚的情感相关,可以联想到一些象征性的视觉元素,如高山、旗帜或英雄雕像。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一些庄严的音乐或演讲。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气义”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moral integrity”或“righteousness”。
“气义”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结合了“气”和“义”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以表达一种精神上的正义感和道德上的坚定气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