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09:3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09:30:27
拱让:这个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将某物或某种权利、地位等主动让给他人,尤其是在不情愿或被迫的情况下。它含有一种牺牲或放弃的意味,通常是在某种压力或情境下做出的决定。
在文学作品中,“拱让”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为了大局或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或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在商业谈判或个人关系中的让步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它可能涉及到权利或职位的正式转让。
同义词:让步、牺牲、放弃 反义词:坚持、争夺、保留
同义词中,“让步”强调的是在争论或冲突中的妥协,“牺牲”则更多指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放弃”则是一个更通用的词汇,指不再持有或追求某物。反义词中,“坚持”指持续保持某种立场或态度,“争夺”指积极争取,“保留”指保持不放弃。
“拱让”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拱”(一种动作,如拱手)和“让”(让出、转让)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拱”常用来形容一种恭敬的姿态,而“让”则是一个常见的动词,表示让出或转让。随着时间的演变,“拱让”逐渐被用来描述在压力或情境下的让步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拱让”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礼让”和“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理念相联系。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家庭和职场中,适时的拱让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个人对集体或他人的尊重和考虑。
“拱让”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无奈和牺牲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压力或困境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伴随着个人的损失或牺牲。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在家庭或工作场合中需要拱让的情况,比如为了维护家庭和谐而放弃个人的某些需求,或在工作中为了团队的利益而做出个人牺牲。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命运的风暴中,他拱让了青春的梦想,换取了一片安宁的天空。”
视觉上,“拱让”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低头拱手的形象,象征着屈服或让步。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低沉的声音或悲伤的音乐相联系,传达出一种沉重或无奈的情感。
在英语中,与“拱让”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yield”或“surrender”,但这些词更多强调的是物理上的让出或投降,而不像“拱让”那样含有文化和情感上的深层含义。
“拱让”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准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拱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当行为和沟通方式。
1.
【拱】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拱,敛手也。 、 《论语》-子路拱而立。 、 《礼记·玉藻》-颐羀垂拱。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与我其拱璧。 、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组词】
拱默、 拱伏、 拱手听命、 拱候、 拱揖
2.
【让】
(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让,相责让也。 、 《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 、 《广雅》-让,责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且让之。 、 《国语·周语》-让不贡。 、 《史记·齐世家》-鲁人以为让。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众知有为,因让之曰:…
【组词】
让书、 让勖、 让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