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6:58
摇锣打鼓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敲打锣和鼓,通常用来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活动。在汉语中,它常常用来比喻某种活动或**进行得非常热烈、活跃。
“摇锣打鼓”这个词汇源于**传统的民间乐器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了比喻层面,用来形容各种热闹的场合。
在文化中,摇锣打鼓常常与喜庆、节日和重要相关联,是表达喜悦和庆祝的一种方式。它也反映了**人喜欢热闹、团聚的民族性格。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欢快、热闹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节日的欢乐和人群的聚集。
在**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或中秋节,常常可以看到街头巷尾摇锣打鼓的场景,这些热闹的场面总是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摇锣打鼓,花开富贵满园香。”
想象一下,锣鼓声中,人们载歌载舞,彩旗飘扬,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丰富多彩,听觉上也充满了节奏和活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nging bells and beating drums”,虽然具体乐器不同,但表达的热闹和喜庆的情感是相通的。
“摇锣打鼓”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动作,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递。它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是理解和体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既是你乔亲家爹主主张,兑三百二十两,抬了来罢,休要只顾摇铃打鼓的了。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锣】
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引证】
《广东军务记》-鸣锣聚众。
又。
【引证】
、
3.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4.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