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2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20:54
摇铃打鼓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摇动铃铛和敲打鼓,通常用来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活动。它传达了一种欢快、活跃的氛围。
摇铃打鼓 这个词汇源自**传统文化,铃和鼓都是古代常见的乐器,用于各种庆典和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热闹的场合。
在**文化中,摇铃打鼓常与喜庆和吉祥的场合联系在一起,如婚礼、节日庆典等。它象征着欢乐和团结,是社会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元素。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欢快和热闹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节日的热闹场面和人们的笑脸。它让我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参加婚礼或节日庆典时,摇铃打鼓的声音总是让我感到兴奋和快乐。它是我记忆中美好时刻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摇铃打鼓声声响,花儿笑,鸟儿唱,人间处处是欢畅。”
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村庄里摇铃打鼓的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在欢笑中奔跑,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nging bells and beating drums”,虽然字面意思相同,但在不同文化中的具体应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摇铃打鼓 这个词汇不仅传达了热闹和喜庆的氛围,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生动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有效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场景。
既是你乔亲家爹主主张,兑三百二十两,抬了来罢,休要只顾摇铃打鼓的了。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铃】
(形声。从金,令声。本义:金属制成的响器。又为打击乐器。形似钟而小)。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巾车》-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组词】
铃杵、 铃语、 铃铎、 铃铛寿星
3.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4.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