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22: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22:55:02
摈斥(bìn c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排斥、拒绝或不接受。它强调的是一种坚决的、通常是出于道德或原则的拒绝态度。
摈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摈斥来表达拒绝的例子。
在**传统文化中,摈斥常与道德判断相关联,如对不忠不孝行为的摈斥。在现代社会,摈斥也常用于对不公正或不道德行为的批评。
摈斥这个词给人一种坚定和正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坚守原则、不妥协的立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摈斥不公正待遇的情况,这种坚决的态度帮助我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道德的天平上,我摈斥一切虚伪与欺骗,只愿拥抱真实与光明。”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站在高处,面对着一群试图接近他的人,他挥手摈斥,这个动作和场景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英语中,“reject”和“repel”可以对应摈斥,但“reject”更侧重于拒绝接受,而“repel”则有排斥的物理意味。
摈斥这个词在表达坚决拒绝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拒绝的行为,还强调了拒绝的道德或原则基础。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立场。
1.
【摈】
排斥;弃绝。
【引证】
《玉篇》-摈,相排斥也。 、 《淮南子·说林训》-贤者摈于朝。 、 《战国策·赵策》-六国从亲以摈秦。 、 恽代英《狱中诗》-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组词】
摈兑、 摈落、 摈压
导引宾客。 同: 傧
【引证】
《仪礼·有司彻》-宗人摈。 、 《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 、 《周礼·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 、 《周礼·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
2.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