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08:07
“曲突移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弯曲的烟囱和移动的柴火。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原意是指预防火灾的措施,即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以防止火灾。后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在文学作品中,“曲突移薪”常用来比喻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强调未雨绸缪。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等,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预防为主 反义词:亡羊补牢、临渴掘井
“曲突移薪”出自《左传》,是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预防为主的思想深入人心。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思想,强调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措施,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谨慎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提前规划和预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对于个人和组织都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提醒自己和朋友要曲突移薪,比如在旅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在工作中提前规划,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在诗歌中,可以将“曲突移薪”融入到描述预防措施的诗句中,如:“曲突移薪防未然,未雨绸缪心自安。”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古代厨房中,人们正在弯曲烟囱和移动柴火的场景。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柴火燃烧的声音和人们忙碌的交谈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曲突移薪”这个成语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专业领域,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概念。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重视提前规划和预防,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都有积极的影响。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突】
(会意。从穴,从犬。本义: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
狗从穴中突然而出。
【引证】
《说文》。徐锴系传:“犬匿于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 《汉书·刑法志》。注:“恶马也。”-是犹以鞿而御駻突。
3.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引证】
《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移,禾相倚移也。
【组词】
移花、 移根、 移种,移莳
4.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