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01:11
词汇“[敏感]”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敏感”一词通常指对某些事物或情境有特别强烈的反应或感受,这种反应可能涉及情感、生理或心理层面。字面意思是对刺激的敏感性,即对微小变化或刺激有显著的感知能力。
“敏感”一词源自拉丁语“sensibilis”,意为“可感知的”。在17世纪进入英语,最初用于生理学和医学领域,后来扩展到心理学和日常语言中。
在现代社会,“敏感”常与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增强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自我感受和他人情感的重视。
“敏感”一词可能引发对脆弱、细腻或易受伤的联想,也可能与对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敏感”可能体现在对家人和朋友情感的细腻关怀,也可能在面对批评时的自我保护反应。
在诗歌中,“敏感”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春风拂过,敏感的柳枝轻轻摇曳。”
视觉上,“敏感”可能让人联想到细腻的画作或精致的工艺品;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柔和的音乐或细微的自然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敏感”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对刺激的强烈反应——是普遍存在的。
“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生理和心理的感知能力,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个体情感的关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敏感”一词,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敏】
(形声。从攴(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敏,疾也。 、 《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 《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组词】
敏给、 敏赡、 敏睿、 敏疾、 敏思、 敏才
2.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