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1:08
词汇“备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备卫”字面意思是指准备防御或保卫。其中,“备”意味着准备,“卫”意味着保卫或防御。结合起来,这个词通常指为了保护或防御而做的准备工作。
在古代文献或历史记载中,“备卫”可能用于描述军事防御的准备工作,如城池的防御工事、军队的布防等。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军事策略讨论或某些特定的文化作品中。
“备卫”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军事或城防的准备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城池的防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备卫”这个词在军事和城防相关的文献中经常出现。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安全和防御的高度重视。
“备卫”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将领的智慧。它也可能唤起一种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感。
在现代生活中,“备卫”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军事策略或安全措施时,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备卫”来描绘古代战争的场景:
城墙高耸,备卫森严,
将领策马,战鼓隆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城池的防御工事,如城墙、箭楼等。结合音乐,可以想象战鼓声、号角声等,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prepare for defense”或“fortify”可以传达类似的意义。
“备卫”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军事和城防策略,以及它在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