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58
柱史: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官职名称。在古代,柱史是指负责记录国家大事的史官,他们的职责是记录和保存国家的历史资料,类似于现代的档案管理员或历史记录员。
在文学作品中,柱史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人物,或者用来比喻那些默默无闻、坚守职责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历史或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中,可能会提及。
同义词:史官、记录员、档案管理员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在现代并不常用,所以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柱史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特别是在周朝和汉朝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官职的名称和职责有所变化,但核心职责——记录和保存历史——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历史被视为国家的记忆,柱史的角色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传承和教育,确保后人能够从历史中学。
柱史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逝。它也让人思考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有柱史这个官职,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柱史,通过日记、博客或社交媒体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
在诗歌中,可以将柱史比喻为时间的守护者,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柱史执笔,岁月无声,
一字一句,皆是历史的长河。
想象一位柱史坐在古老的案前,烛光下,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可能被称为历史学家、档案员等,但柱史这个词汇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是独特的,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历史的重视。
柱史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代表了历史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