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26
怡然自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情愉快,自我满足。这个词汇描绘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感,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或干扰的情况下,心情愉悦,自我感觉良好。
在文学作品中,怡然自得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内心状态,如在描述田园生活、退休生活或个人独处时的情感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享受个人时间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的感受。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同义词:心满意足、自得其乐、悠然自得 反义词:忧心忡忡、心烦意乱、焦虑不安
怡然自得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和散文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的书面语中。
在文化中,怡然自得** 反映了道家和儒家思想中追求内心平和与自我满足的理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个词汇提醒人们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不被外界干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田园风光、悠闲的午后和内心的平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体验到怡然自得的感觉,那时我独自一人在海边散步,享受着海风和宁静,内心感到无比的平和与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海风轻拂,心随波涛,
怡然自得,独享此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宁静田园风光的画作,或是海边日落的景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海浪声或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ntented" 或 "at peace with oneself",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 怡然自得 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平和。
怡然自得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心的平和与满足。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和保持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刘厚守听了,~,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
1.
【怡】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怡,和也。 、 《书·金传》。郑注:“悦也。”-公乃为诗以怡王。 、 《礼记·内则》。注:“悦也。”-下气怡色。 、 《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 、 《国语》-[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
【组词】
怡心、 怡目、 怡怡、 怡情、 怡魂、 怡养、 怡声、 怡颜、 怡宁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