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7:37
词汇“乞答”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用法来进行分析。
“乞答”可以理解为“请求回答”或“乞求答复”。其中,“乞”意为请求,“答”意为回答或答复。
由于“乞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但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有使用。
由于“乞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但“乞”和“答”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分别表示请求和回答。
在古代社会,书信往来中可能会使用“乞答”来表达对回复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方式已经不常见。
“乞答”给人一种谦卑和期待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书信往来中的礼貌和期待。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常用“请回复”或“期待您的答复”等表达方式,而不是“乞答”。
在创作中,可以将“乞答”用于描绘古代书信往来的场景,增加文学作品的历史感。
结合古代书信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乞答”的语境和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乞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中都存在。
“乞答”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答】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回话;应对。
【引证】
《诗·小雅·雨无止》-听言则答。 、 《仪礼·乡射礼记》-既发则答君而俟。 、 陶潜《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 、 《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渔歌互答。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皆缄口不答。
【组词】
应答如流;答教、 答言、 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