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2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25:26
“乞觅”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乞讨和寻找。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为了生存或满足某种需求而向他人乞求帮助或物品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乞觅”可能被用来描绘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或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乞讨”或“寻找”等更为直接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经济学中,“乞觅”可能被用来分析贫困和社会福利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使用,而反义词则代表了与“乞觅”相对的行为,即帮助和支持他人。
“乞觅”由“乞”和“觅”两个字组成。“乞”字古已有之,意为乞求;“觅”字则有寻找、寻求之意。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乞讨和寻找行为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社会评论中仍能看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乞丐往往被视为社会边缘人物,他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因此,“乞觅”这个词汇也常常带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乞讨现象有所减少,但“乞觅”这个词仍然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乞觅”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贫困、无助和需要帮助的情景,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想要伸出援手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直接使用“乞觅”这个词汇,但它让我想起了在旅行中遇到的那些在街头乞讨的人。每次遇到他们,我都会感到一种复杂的心情,既有同情也有无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乞觅”:
在繁华的街头,
我看见他,
衣衫褴褛,
眼神中透露着乞觅的光。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老人在寒冷的冬日里,蜷缩在街角,手中拿着一个破旧的碗,眼神中充满了乞觅的渴望。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一种凄凉的音乐,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在英语中,与“乞觅”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beg”和“seek”,但这两个词在英语中通常是分开使用的。在其他文化中,乞讨和寻找的行为可能有着不同的社会认知和文化解读。
通过对“乞觅”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社会现象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虽然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深刻内涵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深化文化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觅】
(会意。从爪,从见。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同本义。
【引证】
《晋书·武帝纪》-是犹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 、 《聊斋志异·促织》-自行搜觅。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组词】
觅汉、 觅举、 觅句、 觅食、 觅死、 觅取、 觅活、 觅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