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26
词汇“丐乞”指的是乞讨、请求施舍的行为,通常指那些因贫困或其他原因而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向他人乞求食物、金钱或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人。
“丐乞”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丐”字意为乞求,而“乞”字也是乞求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丐乞”这一词汇,用以描述乞讨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丐乞往往与贫困、悲惨和无助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现代社会,丐乞问题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涉及到社会福利、慈善和公共政策等多个方面。
“丐乞”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同情和悲悯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贫困和无助的画面。它也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丐乞者,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给予帮助或寻求其他方式来支持他们。这种经历可能会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在诗歌中,可以将“丐乞”融入到描述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生活的场景中,如:
街头巷尾,丐乞声声,
寒风中,他们瑟瑟发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街头丐乞者的形象,他们衣衫褴褛,手持破碗,向路人乞求施舍。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他们乞讨的声音,那种无助和恳求的语气。
在不同文化中,丐乞的概念和对待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乞讨者可能被称为“beggar”,而在一些**文化中,施舍乞讨者被视为一种善行。
“丐乞”这一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1.
【丐】
乞求,乞讨。
【引证】
《通俗文》-求愿曰匃。 、 《广雅》-匃,求也。 、 《左传·昭公六年》-不强丐。 、 《左传·昭公十六年》-毋或匄夺。 、 《史记·外戚世家》-丐沐沐我。 、 《字汇》-丐,乞也。 、 《左传·昭公六年》-不抽屋,不强丐。
【组词】
丐饭;丐物;丐食;丐计、 丐施、 丐贷、 丐养
求,请求。
【引证】
孙文《序》-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组词】
丐命、 丐祠、 丐退、 丐留、 丐贷
2.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