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8:01
“乞盟”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请求结盟或请求建立同盟关系。在古代,这通常指的是国家或部落之间为了共同对抗外敌或实现某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政治协商和结盟行为。
“乞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乞”意为请求,“盟”意为盟约或结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描述历史**或特定政治行为时仍会使用。
在古代,诸侯国之间的“乞盟”是一种常见的外交手段,反映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的政治文化。
“乞盟”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外交策略和权力博弈,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和政治策略的复杂性。
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使用“乞盟”的情况较少,但在讨论国际关系或商业策略时,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寻求合作的意图和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乞盟”用于描述两个灵魂或思想的结合,寻求精神上的共鸣和联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k alliance”或“form an alliance”,反映了不同语言中对结盟行为的描述。
“乞盟”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中合作与联盟的基本需求。了解这个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和政治策略的复杂性。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 、 《三苍》-盟,歃血誓也。 、 《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 、 《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掌盟诅。 、 《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 、 《左传·昭公十三年》-再会而盟。 、 《诗·小雅·巧言》-君子屡盟。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 、 《左传·僖公四年》-屈完及诸侯盟。
【组词】
盟主、 盟坛、 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