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5:50
唯命是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听从命令,绝对服从”。它强调的是一种无条件服从的态度,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上级的命令或指示完全听从,不加任何质疑或反抗。
在文学作品中,唯命是听 常用来描绘忠诚的仆人、士兵或下属的形象。在口语中,它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某人缺乏独立思考或个性。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组织管理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严格的纪律和服从。
唯命是听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体现了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卑有序和服从权威。因此,唯命是听**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和批判性思维的兴起,这个词的使用可能更多地带有批判或讽刺的意味。
唯命是听 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形象。这个词可能会影响我对某人或某组织的看法,认为他们缺乏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领导要求下属唯命是听的情况。这种环境下,我发现团队的创新和效率往往受到限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唯命是听,
如同风中的柳枝,
随波逐流,
失去了自己的根。
视觉上,唯命是听 可能让我联想到一群整齐划一的士兵,听从指挥官的命令。听觉上,可能是军队中响亮的口令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lind obedience" 或 "follow orders without question",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服从概念,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唯命是听 这个词汇在描述服从和纪律方面非常有用,但它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平衡服从与独立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
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那我不费俄顷的的迟疑,或许早就是~的。
1.
【唯】
(形声。从口,隹(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引证】
《助字辨略》朱注-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 、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组词】
唯阿、 唯俞、 唯唯、 唯诺
只有,只是。
【引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余其一。 、 《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
【组词】
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 唯谨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4.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