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2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22:31
“唯利是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追求利益,不顾其他。它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态度,即在行为决策中只考虑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道德、情感、社会关系等其他因素。
在文学作品中,“唯利是趋”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金钱和利益不择手段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过于功利,缺乏人情味。在商业和经济学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市场行为中的某些现象,如追求利润最大化。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侧重点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无私和奉献。
“唯利是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商业和利益追求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演变,但其核心意义——只追求利益——仍然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义”与“利”的平衡,而“唯利是趋”则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冷漠和自私的态度。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商人或政治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组织表现出“唯利是趋”的行为,这时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的行为特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唯利是趋的人们,如同迷失的羔羊,在金钱的海洋中漂泊。”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冷冰冰的数字和图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计算器和电脑的声音,这些都是与利益计算相关的元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fit-driven”或“money-oriented”,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功利主义态度。
“唯利是趋”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社会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价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各种行为。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故凡待援于人者,类为人所持以自毙。况夷狄之~,不可以理感情合者乎?
1.
【唯】
(形声。从口,隹(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引证】
《助字辨略》朱注-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 、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组词】
唯阿、 唯俞、 唯唯、 唯诺
只有,只是。
【引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余其一。 、 《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
【组词】
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 唯谨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4.
【趋】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趋,走也。 、 《礼记·王藻》-走而不趋。 、 《礼记·曲礼》-帷薄之外不趋。 、 《庄子·胠箧》-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 《聊斋志异·促织》-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 、 宋·苏轼《教战守》-步趋动作。
【组词】
趋蹑、 趋行、 趋走、 趋风、 趋趋、 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