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2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25:30
唯利是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追求利益,不顾其他。它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态度,即在行为选择上只考虑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道德、情感、社会关系等其他因素。
唯利是求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商业和利益追求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也更加强调对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忽视。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义”重于“利”,因此 唯利是求** 往往带有贬义。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态度有时被视为一种现实的选择,但也常常受到道德上的批评。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贪婪、自私和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会让人感到厌恶或失望,尤其是在看到那些为了利益而牺牲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行为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组织表现出 唯利是求 的行为,这时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的行为,并进行批评或反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繁华的都市里,
唯利是求的人们匆匆而过,
他们的眼中只有金钱的光芒,
忘记了心灵的温暖和善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rofit-driven" 或 "money-grubbing",它们也强调了对利益的极端追求,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唯利是求 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社会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批判和反思现实中的功利主义行为。
其衣冠子弟,多自修立,非气类者,唯利是求,暴物乱政。
张虔钊多贪……心与口背,~。
1.
【唯】
(形声。从口,隹(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引证】
《助字辨略》朱注-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 、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组词】
唯阿、 唯俞、 唯唯、 唯诺
只有,只是。
【引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余其一。 、 《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
【组词】
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 唯谨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4.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