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0:03
“作礼”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进行礼仪、礼节或仪式的行为。它强调的是在特定场合下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程序来表达敬意或尊重。
“作礼”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作”意味着进行或执行,“礼”指的是礼仪或礼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使用上更加具体化和场合化。
在**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规范,因此“作礼”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体现了个人修养,也反映了社会秩序和和谐。
“作礼”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传统、尊重和秩序。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感。
在参加传统婚礼时,我亲眼目睹了新人和家属如何作礼,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礼仪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鸟语花香,行人路上作礼,迎接新的一天。”
想象一下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一群人在庄严的仪式上作礼,这种场景会给人一种宁静和庄重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erform a ceremony”或“observe etiquett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
“作礼”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礼仪行为的描述,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秩序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作礼”对于维护文化传统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