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7:24
“作祟”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鬼怪或邪恶力量在暗中作乱,导致不幸或灾难。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不可见的力量在背后操纵或干扰,导致不良后果。
“作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鬼怪的行为,后来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不可见的不良影响。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限于超自然现象,也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
在**传统文化中,“作祟”常与鬼神信仰相关,人们相信鬼魂或邪灵会在暗中作乱,导致不幸。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心理或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
“作祟”一词给人带来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感觉,常与恐惧、疑虑和不确定性相关联。它提醒人们,有些问题可能并非表面所见,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看似偶然的**,后来发现背后有某种心理因素在作祟,这让我更加关注内心的变化和潜在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作祟”: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心中阴影,悄然作祟。
思绪如潮,难以平息,
是谁在暗中,操纵命运的轨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宅子中幽暗角落的画面,隐约可见鬼影憧憧。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深夜中微弱的怪声,增添神秘和不安的氛围。
在英语中,“作祟”可以对应为“haunt”或“interfer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作祟”有所不同。“Haunt”更多指鬼魂的缠绕,而“interfere”则更侧重于干扰。
“作祟”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超自然现象,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和潜在影响的恐惧与好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现象。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祟】
(会意。从示,从出。示,与鬼神有关。表示鬼魅出来作怪。本义:鬼神制造的灾祸)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齐策》-寡人不祥,被于宗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组词】
祸祟、 祟书、 祟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