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09:50
张嘴结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巴张开,舌头打结,形容因惊讶、害怕或理屈词穷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某种情绪或心理状态下的反应,尤其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或无法回答的问题时。
“张嘴结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生理反应与心理状态关联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反应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言语被视为重要的社交工具,因此“张嘴结舌”这样的成语在描述人际交往中的尴尬或失败时尤为常见。它反映了社会对言语能力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尴尬和无助。它让人联想到在重要或紧张场合下的失语,这种感觉可能会引起同情或嘲笑,取决于语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需要在公众面前发言的场合,有时因为紧张或准备不足,我会感到张嘴结舌,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张嘴结舌”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山风呼啸过,林鸟张嘴结舌。”这样的用法可以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反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嘴巴微张,眼神呆滞的样子,这样的视觉形象能够直观地传达“张嘴结舌”的含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突然的沉默或中断的对话,这些都是这个成语可能伴随的声音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st for words”或“speechless”,这些表达也描述了人在某种情况下的无言状态,但它们没有像“张嘴结舌”那样强调生理反应。
“张嘴结舌”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常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人的生理反应,也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成语对于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丰富性非常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应用,我更加欣赏这个成语在汉语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1.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2.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3.
【结】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组词】
蝴蝶结
关键。
【引证】
《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