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26:06
偶像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用木头、石头等材料雕刻成的人像,通常用于或崇拜的场合。在现代语境中,偶像**的基本含义是指受到人们崇拜和尊敬的人物,尤其是在娱乐、体育、艺术等领域中具有极高人气和影响力的公众人物。
同义词:明星、名人、楷模、榜样
反义词:普通人、无名小卒
偶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雕刻或塑造的神像或人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受人尊敬和崇拜的人物。在现代社会,偶像更多地与娱乐产业相关联,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偶像文化尤为盛行,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偶像不仅代表着一种审美和娱乐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变迁。例如,韩国的K-pop偶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粉丝,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偶像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积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崇拜、尊敬和追求。它激发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于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偶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例如,一个在学业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可能会以某位科学家为偶像,从中获得动力和灵感。
在诗歌中,偶像可以被用来象征某种理想化的追求:
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是我心中不灭的偶像。 无论风雨,无论世事变迁, 你的光芒永远指引我前行。
偶像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闪耀的舞台、热情的粉丝和动人的音乐。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偶像的海报、演唱会现场或粉丝的应援物品。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偶像的歌曲或粉丝的欢呼声。
在不同文化中,偶像的概念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idol一词同样指代受人崇拜的人物,但在**语境中,它可能带有负面含义,指代被崇拜但并非真正神明的事物。
偶像一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偶像一词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价值观。
1.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