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5:50
“偭越”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违背、超越常规或界限。它通常用来描述行为或态度超出了社会规范或道德界限,含有贬义。
在文学作品中,“偭越”可能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思想超越了传统或常规,有时带有批判的意味。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能会被用来指代违反规则或法律的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违背”更侧重于对规则或承诺的破坏,而“偭越”则更强调超越了某种界限或常规。
“偭越”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和含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保留其独特的意义。
在强调传统和规范的社会中,“偭越”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在某些保守的圈子中仍然存在。
“偭越”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遵守规则、不尊重传统的行为,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满或批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行为偭越公司规定而被处罚的案例。这让我意识到在任何组织中,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偭越”:
月光下,他的思绪偭越了现实的边界,
在梦的海洋中,寻找失落的诗篇。
视觉上,“偭越”可能让我联想到一条明确的界限被模糊或打破的画面。听觉上,它可能与警告或批评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与“偭越”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transgress”,它在语义上也有超越界限的含义,但在使用上可能更加学术化。
“偭越”这个词汇在描述超越常规或界限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理解了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偭】
面向。
【引证】
《说文》。按,背也。注:“鼻在面中,言乡人也。”按:鼻背于,则向人。”-偭,乡也。 、 《礼记·少仪》-尊壶者,偭其鼻。
违背。
【引证】
《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组词】
偭背、 偭规
2.
【越】
(形声。从走,戉(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越,度也。 、 《广雅》-越,渡也。 、 《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 、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 、 《楚辞·天问》-崖可越焉?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越天都之胁。 、 、 清·姚鼐《登泰山记》-越长城之限。 、
【组词】
越位;越度、 越绝、 越陌度阡、 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