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2:57
词汇“偶力”在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在物理学或工程学中使用,指的是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偶力”是指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物体的不同点上,形成一个力偶,使物体产生旋转效应。
“偶力”一词可能源自对物理现象的描述,随着科学的发展,其定义和应用逐渐明确和精细化。
在科学教育和技术发展中,偶力的概念对于理解机械原理和设计至关重要。
对于非专业人士,偶力可能带来一种抽象和复杂的印象,与精确的科学测量和分析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偶力的概念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学*物理或进行机械维修时,了解偶力的作用是必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偶力比喻为生活中的两种对立但相互依存的力量:
在生活的旋涡中,偶力相争,
一力推,一力拉,旋转不息。
在不同语言中,偶力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理是普遍适用的。
偶力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偶力的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工程设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专业术语的使用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1.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